無可通行兵馬岔路的景谷道,兩校兵馬想隱匿蹤跡蟄伏,無異于癡人說夢!
    然而,霍弋做到了。
    抑或者說,乃是鄭璞將人心及慣性思維,算無遺策!
    霍弋所領(lǐng)的士卒,大多都是南中蠻夷,慣于翻山越嶺尋獵物及山貨,亦十分善于隱匿行蹤。
    進發(fā)之時,鄭璞便特地囑咐,讓他們沿著白龍江而行走,穿行于亂石及河畔中,盡可能不去踩踏草地,抑或劈砍草木顯了蹤跡。
    且,他選擇蟄伏之地,乃是一處峭壁上。
    是山巒漫出白龍江,突兀斷掉的峭壁,離地二丈有余。
    四面空曠,行走于景谷道上,無需派遣兵馬遣去探查,便可以一目了然。
    而霍弋等人卻是于此,讓善于攀爬的士卒,先登而上,以麻繩捆系山石,隨后全軍皆接力而攀上,隱入峭壁上的山林中。
    如此做法,莫說橋頭戍圍主官符章不會意料得到。
    就連霍弋剛聽罷,鄭璞的細細叮囑,都不由心中嘆服不已。
    那時,他心中終于明了,為何素來重僚佐品德的丞相,會對性情剛愎狠戾的鄭璞如此器異!
    鄭督軍,何止于胸有籌畫之能哉!
    人心亦算盡矣!
    且,他竟年齒方二十有一,委實天縱奇才也!
    我大漢后進者,孰人比肩?
    此乃上蒼不絕我大漢,眷顧所賜也!
    丞相見微知著,焉能以等閑之輩而視之?
    庸碌如我,竟先前心中尚且對他頗有腹誹,唉........
    心中對鄭璞大為改觀的霍弋,卷縮身軀趴在山石上,居高臨下目睹著遠處景谷道上,浩浩蕩蕩往白水關(guān)方向進發(fā)的氐人部落。
    不由,又為鄭璞擔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