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有點晚了,不好意思,書友們正旦快樂?。?br/>
“你們對父親與大臣適才所議論的這些事,有何看法?”送走了張無忌后,允熥重新坐到羅漢床上,命六個兒子坐到他身前,笑著問道。此時他比剛才與練子寧、蕭涌、張無忌等人議論事情時更加放松,歪著腦袋靠在靠背上,看著自己的六個孩子。
“爹,兒子覺得,若是攻打印度,是否要有合適的理由?畢竟印度千百年來與中原無涉,至多有些商人在市舶司做生意而已。所謂名正言順,若是無合適的理由就出兵攻打印度,兒子以為不妥,對大明的信譽也有害?!蔽脑涝谶@種半正式的場合,自己不說話,兄弟們是不會說話的,想了想首先發(fā)言,提出了這個問題。
其實文垣根本就不支持出兵攻打印度。印度在歷史上從來沒有成為過華夏的領土,甚至都沒打過多少交道,德里蘇丹國、巴赫馬尼蘇丹國、維賈亞納加爾王國、賽義德蘇丹國等國也從未向大明稱臣納貢,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大明攻打印度的法理都不足。
而且他也不喜歡不斷對外擴張。大明現(xiàn)在控制的土地,即使不算漢州,不算分封的藩國,也已經超過了除唐代以外的歷朝歷代,實際設立府州縣的地方更是比唐代還大,在他看來根本沒有必要繼續(xù)擴張。但他知道這話說出來也沒什么意義,何況他母親還囑咐不要在父親面前說違背父親想法的話,他只能挑這點說一說了。
聽了文垣的話,允熥點點頭沒有說話,而是又看向其他人。文垚說道“父親,二弟說得對,這一點需要注意。除此之外,兒子還以為,攻伐印度,更要注意除用兵之外的事情?!秾O子兵法》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要出兵攻打印度,首先要摸清印度的情形,利用謀略降低他們對大明天兵的抵抗之心,之后再利用外交利用當?shù)氐姆瑖?,這樣可以事倍功半?!?br/>
“至于其他,兒子認為為世界其他地方命名很正確,開挖克拉地峽運河也有用處,只是向錢莊籌措軍費這件事,兒子覺得,朝廷向商人借錢太過駭人聽聞,而且所借也不多,是否免了此事?”
允熥再次不置可否,又看向文圻。文圻道“爹,其他的,二位兄長都說過了,兒子只是再說一點若要攻打印度,還是要多派兵將。獅子搏兔亦用力,何況印度有些番國也未必就是兔子。爹還是從中原的衛(wèi)所多抽調幾萬精銳將士攻打印度為好?!?br/>
之后文垠、文堃和文坤也先后發(fā)言,但是他們三人的話基本沒有超過三位哥哥的范圍。允熥又掃視一圈,見無人要再說話,出言道“父親一條一條來回答你們的話?!?br/>
“文垣你說的不錯,所謂名正言順,名不正則言不順,確實要有合適的理由。”允熥首先說道。就目前來看,一個合適的借口還是很有必要的,一是向周邊的番國表示大明的正義性,二是忽悠國內的儒生。
“所以父親出兵印度,也不會剛剛出兵就宣稱奪取整個印度。阿拉干王國在建業(yè)四年向大明稱臣,意圖求大明保護,其國西面的孟加拉國經常侵擾其國,令其國國主百姓不堪其擾。岷藩曾經出兵一次驅逐過孟加拉國之兵,但從阿拉干王國至岷藩所在的上緬甸,中間有高山阻隔,通行不易,岷藩也無力常常出兵保護;若是派兵常駐,阿拉干國國主那羅彌迦羅又不大愿意,而且其國國小貧乏,也養(yǎng)不起大軍。此次出兵印度,父親會以保護番屬國阿拉干,討伐孟加拉為名?!?br/>
雖然適才與藍珍等人談論的時候允熥開門見山提出了征服印度之事,但朝中官員知道大明此次出兵的目的就是征服印度的人不會超過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都是允熥的親信。第一階段的軍事行動就是以保護阿拉干為名,打出的旗號也是保護阿拉干。討伐不臣的孟加拉國。這個借口非常正當,任誰也挑不出毛病。
“文垚,你說的上兵伐謀,其次伐交也十分正確。不過由于一開始只是懲戒孟加拉,伐交也就罷了,伐謀用處不大?!痹薀子珠_始解釋下一個問題。
“父親,伐謀為何無用?即使只攻打孟加拉,也可利用謀略降低他們對大明天兵的抵抗之心,使得事半功倍,以輕微之代價擊敗其國。”文垚道。
允熥搖了搖頭。他要的就是孟加拉國積極抵抗大明,好通過幾次大規(guī)模戰(zhàn)役徹底殲滅孟加拉國的主力。“若父親的心思只是懲戒孟加拉,那你說的十分有道理??筛赣H是要控制整個印度,就必須殲滅孟加拉所有敢于抵抗之兵,不然若是之后征伐印度其他番國時,孟加拉之兵反叛,如何處置?必須一戰(zhàn)將其兵殲滅,不留后患?!?br/>
文垣臉上露出不忍的神色。所謂不留后患,估計孟加拉的軍隊大多數(shù)都會被消滅,少數(shù)被俘可能也是送到其他番國、被迫背井離鄉(xiāng)。他雖然知道這是必然之事,也明白這對大明之后分封的藩王統(tǒng)轄當?shù)赜泻锰?,可還是覺得太殘酷了些。但,他也什么都沒說。
其他人都沒有文垣的心思,只是聚精會神的聽著允熥的話?!懊澜绺鞯?,此事父親就不多說了;修建克拉地峽運河,此事可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就如同隋唐時大運河一般。當然,克拉地峽運河遠遠不及隋唐時大運河用處大,耗費也少?!?br/>
“朝廷向錢莊借錢之事,勢在必行,你們現(xiàn)在當然不能理解其中的意義,但將來,你們會明白的。”現(xiàn)代財政體系的用處對他們是解釋不清的,他只能利用自己身為皇帝的權威強行推廣了。
“文圻所說之事,也有道理。不過征伐印度父親不急于一時,印度這么大也不是二三年能夠奪取的。父親計劃利用五年基本平定印度北部、西部與東部,再用五年平定南部,同時徹底降服當?shù)氐氖兰掖笞?;每次也不會同時攻打許多番國,所以出兵太多用處也不大。”
“父親,若是拖延如此日久,于軍心不利?!蔽膱愑值?。大軍長期駐扎在外,對軍隊可不是個好事。將士們會起思鄉(xiāng)之情的。唐代府兵制敗壞的起因就是隨著唐帝國的領土越來越大,征召的府兵作戰(zhàn)范圍越來越遠,而且至少要在一個方向的大戰(zhàn)徹底結束后才能回家,算上來回的路程,往往七八年、甚至十多年過去了,又有戰(zhàn)死的可能,所以后來許多人寧愿自殘也不愿意服役,導致府兵制敗壞,不得不改為募兵制?,F(xiàn)在大明的衛(wèi)所實際上就是一種小范圍的府兵制,當然存在同樣的問題。
“首先,父親會盡量征召愿意家遷居印度的將士出征,將會被分封到印度的藩王所統(tǒng)領之兵大多會是這樣的將士;其次,朕會采用輪換制?!?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