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實啊,城內(nèi)的防務就靠你了。你要小心,那些被沖散的黃巾軍很有可能會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殺一個回馬槍來,所以萬不可因為身處后方便麻痹大意了?!?br/>
“末將明白,請右中郎將大人放心,宛城絕對不會再落入他人之手。”
聽到李書實的保證,朱儁也不多話,指揮著士兵便尾隨著黃巾軍的腳步向東追了過去。而作為先鋒官的孫堅更是早就一馬當先的沖了出去。對他們而言,這將是自己在這次黃巾之亂中最后有可能獲得功勛的地方。趙弘、韓忠等人的腦袋也還是很值錢的。
“好啦,現(xiàn)在就剩下我們和這些黃巾軍的俘虜了。只是就憑這些老弱的戰(zhàn)斗力恐怕即使黃巾軍殺他個回馬槍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吧。說起來這些棄子的下場還真是可悲啊?!?br/>
記得頭天的作戰(zhàn)會議上,面對朱儁要求對逃跑的黃巾軍趕盡殺絕的命令,多少還保持著善良的靈魂的劉備有些不忍。他并不想看到這些原本的普通人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離開這個世界,因為他同樣出身草根,他同樣明白那種遭受壓迫的感覺,所以即使他希望自己能爬的更高,成為他眼中曾經(jīng)高高在上的那群人中的一員,可是內(nèi)心深處,仍然有一塊屬于草根的情懷。
為此,一向讀書不多的他也絞盡腦汁的舉出了當年開大漢四百余年基業(yè)的高皇帝劉邦與項羽爭斗的例子,希望能夠說服朱儁手下留情。當然,以劉姓血脈自居的劉備對于自己的那些個老祖宗的事跡多多少少還是知道的,畢竟相關(guān)的民間傳說也不少,稍稍用心就能記住不少。
“彼一時,此一時也。昔秦、項之際,天下大亂,民無定主,故招降賞附,以勸來耳。今海內(nèi)一統(tǒng),惟黃巾造反;若容其降,無以勸善。使賊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長寇之志,非良策也?!?br/>
可惜,人家朱儁的辯駁水平遠遠高于劉備,幾句話就將劉備繞的暈頭轉(zhuǎn)向了。當然,即使劉備依然非常清醒,想來他也不會得罪與他并不太熟的朱儁吧。慈善這種東西不都是先要保護好自己才去幫助別人的么,如果連自己都賠進去的那就只能被稱為傻帽了,尤其是當你救了一個以怨報德的家伙的時候。
劉備啊,埋伏在東邊的你現(xiàn)在又在想著什么呢?是否依然覺得手中的寶劍無比沉重呢。
當然,李書實知道自己實在是想的有些多了,別的不說,至少眼前宛城這個爛攤子也夠他頭疼的了。要知道宛城城內(nèi)現(xiàn)在不但沒有一粒存糧而且還多了一堆老弱俘虜需要看管。
“哈哈,書實啊,大收獲啊。真不愧是富庶的南陽郡的治所啊?!?br/>
就在李書實為城內(nèi)匱乏的資源而感到萬分郁悶和頭疼的時候,耳邊卻傳來成廉興奮的聲音。
“怎么了生然,莫非發(fā)現(xiàn)什么財寶了?”看著成廉一副欣喜的樣子,李書實多少有些好奇。
“沒錯啊,根據(jù)當初在東阿的經(jīng)驗以及當?shù)厝说闹更c,我們在南陽城里發(fā)現(xiàn)了不少豪強世家以及商號隱藏起來的財富和糧食。不論是財寶還是糧食的數(shù)量都不小,而且恐怕大多數(shù)都應該是無主之物了。另外我們還找到了不少因為黃巾軍走得匆忙而遺留下的財物。”
“一會將財物和糧食分開,找些可靠的人看管,防止出現(xiàn)哄搶。同時找劉夢和武鸞鑒別一下,將在亂世里比較值錢的東西留下。然后再讓程昱看看分給將士們多少合適。最后剩下的部分我們直接作為戰(zhàn)利品交公。反正朱老頭是個死脾氣,給他反而容易弄巧成拙?!?br/>
李書實低頭想了想,才對成廉做出了吩咐。不過即使這樣,他還不忘最后又加了一句:“另外再讓程昱和奉先他們合計合計,看看我的決定還漏掉什么了?!?br/>
看著成廉離去的身影,李書實不得不感慨,那些豪強們確實根基深厚,說起來如果不是他們在東阿以及濮陽、陳留等地積累了不少挖掘此類豪強埋藏家財秘所的經(jīng)驗的話,恐怕他還依然要為如何解決城里這些俘虜?shù)某燥垎栴}而頭疼呢。
只是現(xiàn)在,經(jīng)過他的這輪掃蕩之后,南陽不少豪強的基業(yè)恐怕也要就此斷送,即使依然還能保持昔日的聲名,但是想要再打到之前的威勢恐怕就需要數(shù)代的經(jīng)營和積累了。
南陽,這個大漢版圖曾經(jīng)最為富饒的地域,經(jīng)過黃巾之亂過后,恐怕將陷入相當長時間的恢復期吧。不過好在這里土地肥沃,同時還處于交通要道交匯處,只要沒有大的戰(zhàn)事,十數(shù)年之后恢復當初的人氣應該不難。只是這里還有這樣的機會么?李書實笑而不語。
李書實這邊在宛城干勁十足的清理繳獲的財富同時監(jiān)督俘虜們修葺城墻,完善城防。雖然那些俘虜大部分都是一些老弱婦孺,但是在李書實看來,自己留給他們一條生路且讓他們能夠有飯吃,不受到精神上和**上的侮辱已經(jīng)算是相當仁慈了。
而事實上,俘虜們看到李書實手下那些強悍的軍士和明晃晃的武器,同時只要認真干活就能有飯吃,雖然為了防止俘虜們吃飽飯給自己找茬,所以分量上并不充足,但是對于那些已經(jīng)被放棄的俘虜而言,這或許已經(jīng)是他們能夠想到的最好的結(jié)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