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琛應(yīng)聲回頭,視線掃過老禿,露出一抹驚訝。
隨后,他停下腳步,逐漸明白了老禿的用意。
陸蕓面色不佳地從售貨亭里走了出來,到了這個節(jié)骨眼上,她也沒必要自欺欺人的繼續(xù)藏著。
她終于意識到自己那不祥的預(yù)感從何而來,這一切都要歸根于她犯下的一個致命的錯誤——錯估了老禿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陸蕓的推理里,殺人的那個最大可能是欒琛。他是命運的劇本里受到最多折磨的那個人,作為最后一個死亡的人,他會經(jīng)歷最多的絕望。當(dāng)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時候,他知道自己一定會出意外而死,那種明知道自己結(jié)局卻無法挽回的痛苦不言而喻。
同時,在馮云亭的視角里,他也是殺人院長的那個人。先不說馮云亭的視角是否正確,如果她沒有撒謊的話,起碼可以證明殺人的那個人并不是她。
在多重線索的指向下,欒琛的殺人嫌疑其實已經(jīng)走向了頂峰。更何況欒琛的本身就是一個對于命運的不公喜歡主動出擊的人,對待現(xiàn)在的狀況他都決定拿起了屠刀,對于當(dāng)初的狀況他沒道理不會選擇最簡單的擺脫院長的辦法——殺了他。
就像劇本里的劇情一樣,欒琛從骨子里就是一個瘋子。殺人對他而言并不是一件難事兒。雖然出于道德的阻礙這并不會是他解決問題的第一個選擇,但是如果常規(guī)手段都不能幫他解決問題,他最后依舊會選擇殺人。
但他之所以要去找人確定院長已經(jīng)死了,很大可能是因為院長不是他親手掩埋的,或者說,他在殺人的時候沒有親自確定院長已經(jīng)死透了。在看到院長的尸體時陸蕓就確認(rèn)了這一點,如果欒琛是兇手的話,那么埋尸的一定是老禿。
之所以不是馮云亭是因為這個姑娘并不傻,她知道跟隨陸蕓是她唯一能活下來的方法,并且清楚自己不可能反過去再和欒琛合作。和聰明人合作就是這點好,他們不會掂量不出孰輕孰重。如果馮云亭真的是埋尸的那個人,必定會將自己埋尸的事實告訴陸蕓。
馮云亭需要保護欒琛不假。但她完全可以說,“埋尸的人是我,但我并不知道殺人的那個人是誰”??伤龥]有,證明在她那里,殺人和埋尸的都有可能是欒琛,所以她選擇了隱瞞。
而且,找出密室的人也是她。如果她真的埋尸了又不想告訴陸蕓的話,大可以直接說“我看到兇手把尸體丟進了密室里”,不會再讓大家花時間去找。
老禿和馮云亭不一樣。他其實是可以選擇和欒琛合作的,雖然有很大的危險程度。如果他和欒琛合作,過程可能是危險的,但一旦成功,結(jié)局他的生活就會回歸正軌。而和陸蕓合作不一樣,一旦有罪,結(jié)局就是被繩之以法。雖然相較而言過程比較安全,但結(jié)局上他的生活會徹底被毀掉。
所以,只有他是兇手或者是埋尸者的時候,才會進行隱瞞。因為他隨時有退回欒琛那一邊的可能。
綜上所述,殺人的大概是欒琛,埋尸的大概是老禿。
但,從老禿對馮云亭時刻抱有著懷疑態(tài)度可以看出,老禿其實也不確定兇手是誰。他在最初認(rèn)為兇手可能是欒琛,后來又覺得馮云亭是兇手。這意味著老禿和欒琛在進行所謂的團伙作案之前,其實并沒有互相交流溝通過。
所以在欒琛的眼里,他殺了院長,但尸體卻不見了。在老禿眼里,他發(fā)現(xiàn)了院長的尸體,但是卻不知道兇手是誰,出于利益自保,他將尸體藏在了密室里。
至于老禿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密室,陸蕓還沒有想明白。老禿和馮云亭都表示過人偶們其實不怎么接近那個道具間,那老禿是怎么發(fā)現(xiàn)道具間里有一個隱藏的很好的密室的呢?
不過,這些推理已經(jīng)足以解釋欒琛為什么委托人去尋找院長的下落。因為尸體忽然不見了,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有沒有殺人成功。而對于老禿而言,他之所以會專門跑到劇院里來,是因為他并不確定殺死院長的是誰,又是出于什么目的。所以,他想要回來查清當(dāng)年兇手的身份。
陸蕓當(dāng)時已經(jīng)猜測出了百分之八十的真相,只差一些細(xì)節(jié)去填補空缺的部分。但是為了不打草驚蛇,她特地說自己覺得兇手是欒琛,并且給老禿施加一定的心理壓力。
她本來以為老禿不確定她究竟掌握了多少事實,就不會選擇叛變到欒琛的殺人陣營去,卻沒想到老禿的心理素質(zhì)這么差,她甚至還沒有直接說明自己猜到了多少,老禿就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哪怕是要犧牲更多的人命,也要掩蓋自己的犯罪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