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十分時,鳳陽城中升起了一陣濃密的夜霧。
在小屋的矮桌上,霍青鋪上了一張簡約的城防地形圖,對著身邊的十余名細(xì)作頭領(lǐng),依次分發(fā)任務(wù)。
分成十余個小隊,每間隔一段時間出發(fā)一隊,將前幾日從許家金庫中擄掠到的金銀散發(fā)到東城貧民的每家每戶手中。
經(jīng)過五大家族這兩日的爭斗,此時的縣城局勢尤為緊張,巡夜的衙役和守城軍翻了一倍,并實行了宵禁。
但有了這層夜霧的掩護(hù),一眾細(xì)作山賊本就熟悉城中的大街小巷,穿行其間,駕熟就輕,倒也能迅捷地完成任務(wù)。
整個縣城呈現(xiàn)一種“東貧西富”的狀態(tài),東城區(qū)大部分都是底層的貧苦百姓,城中總?cè)丝诩s五萬余,近八成居住此間。
而西城區(qū)相對富有,幾乎是清一色的富農(nóng)商賈和當(dāng)?shù)貦?quán)貴。
在這樣兵荒馬亂的混戰(zhàn)年代,人命皆如草芥。
衙役營和守城軍的主要力量都聚集在西城區(qū),對于東城的防范,只是做做樣子。
這正好給了山賊們留下了行事的便利。
無數(shù)山賊潛行于東城的棚戶區(qū)間,每過一戶,都會留下一個包裹。
包裹中除了有搶來的許家金銀之外,自然還有留書一封,除了那句“江湖義士”之外,還聲稱此錢暫不可用,用者后果自負(fù)。
但霍青知道,這樣的警醒不一定對所有人都有用。
東城的百姓窮苦慣了,也被欺壓慣了,突然得到一筆橫財,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膽小怯懦的人,連動都不敢動那個錢袋。
稍微膽大的人,故不聲張,暗自掩藏起來,或是私自“卷款而逃”。
心存僥幸的人,則會收起錢袋,而后堅稱自己并未得到“饋贈”。
乖張的人,自認(rèn)為無法消受,生怕事后遭到許家的報復(fù),但又不肯放棄這樣的誘惑,便會將銀兩送回許家,以換取一定的賞錢。
但不論是什么樣的人,只要有其中之一暴露了銀兩的下落,霍青的目的就算是達(dá)到了。
許家和官府必會施展雷霆手段,全力追回銀兩,東城必定掀起腥風(fēng)血雨。
那么,狗急了還會跳墻,何況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