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迷霧(下)
“總統(tǒng)閣下,您說的,難道是…鮑啟俠?!”
這個名字名字剛說出口,立刻引得蘇貌臉上表情也接連數(shù)變!
吳乃溫卻用理所當然的語氣點頭說道:“是啊,為什么不能是他?”
“可他是佤族!”
吳乃溫發(fā)出了一聲輕嘆:“是啊,他是佤族,不是緬族,可這重要嗎?這里是我的辦公室,是安全的,所以,有些話我們可以放開來說——欽紐,你能否認你的身體里有華人血統(tǒng)嗎?同樣的,我的身體里其實也流淌著華人的血脈,還有你,蘇貌,你難道不也一樣嗎?所以我們,你們和我,盡管我們竭力隱瞞,但其實都不是真正的緬族。另外還有一個我需要提醒你們注意的事實:當初仰山將軍提出的《彬龍協(xié)議》,你們以為,僅僅是他一個人的主張嗎?”
這又是一個顛覆了歷史的密辛!
看著對面兩人驚疑不定的眼神,吳乃溫緩緩地說道
:“《彬龍協(xié)議》,是確立緬玉獨立后政治格局最重要的一份文件,仰山將軍代表當時的緬玉臨時政府簽署了這份文件,但并不代表,這份文件只是他個人的意思,雖然那個時候你們都還太年輕,或者并沒有進入權利核心,但總該知道當時的“緬玉獨立四核心”吧?”
這個問題在緬玉稍有常識的人都能回答,所謂的“緬玉獨立四核心,指的是“緬玉國父”仰山將軍、政府第一任總理吳努、“緬軍之父”,現(xiàn)任總統(tǒng)吳乃溫,以及,另一位緬玉政府更不愿提及的人物,緬共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在緬玉爭取獨立的斗爭中曾經(jīng)立下過赫赫功勛的德欽丹東。
“所以,你們認為,在當時,沒有我、吳努和德欽丹東的認可,仰山將軍,他能獨立與各民族簽訂那份《彬龍協(xié)議》嗎?”
蘇貌和吳欽紐頓時面面相覷,他們忽然意識到,這的確是一個在很長時間里被人有意無意忽略掉的問題。
“緬玉之父”仰山,的確在全體緬玉人心中具有極
高的地位,可他并不是緬玉的國王,更不是獨裁者,他不可能做到一言九鼎,“四核心”中的另外三位,肯定也具有相當?shù)陌l(fā)言權!
吳欽紐不禁脫口問道:“可為什么后來您又要竭力推行“大緬族主義”呢?”
“你們難道忘記了,發(fā)生在1947年7月的那樁慘案嗎?”
這件事,任何一個緬玉國人都絕不可能忘記。
1947年7月19日,仰山召集了一次緬玉正式建國前的籌備會議,這次會議有6位部長參加,然而,就是在那次會議上,一群暴徒闖進了會議室,開槍將參會人員全部射殺。
按照事后調(diào)查得出的結論,這次刺殺行動是由親不列顛的政治勢力首領吳素策劃組織的,吳素本人在被捕后也對此供認不諱并被很快地處以極刑,但是,他交待的犯罪事實與現(xiàn)場實際發(fā)生的情況有很大的出入,這讓這起被匆匆結案的刺殺案充滿了迷霧。
可惜,隨著吳素的死,真相也許永遠都不會浮出水面
這次刺殺還造成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后果,仰山,是《彬龍協(xié)議》最積極的策劃者和推動者,在緬玉國內(nèi)威望無出其右,有相當多的政治勢力都是基于對他個人的信任而參與了緬玉建國的政治協(xié)商,包括“四核心”中的其余三位原本也持有不同的立場,隨著他的被刺,各方勢力頓時陷入了彼此的懷疑和防備之中,整個緬玉政壇的政治互信蕩然無存,在這種情況下,匆匆建立的緬玉政府顯然不能代表緬玉大多數(shù)人的意志,于是,在經(jīng)過了1年多激烈的政治博弈后,分裂與內(nèi)戰(zhàn)不可避免地爆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