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對招撫鄭芝龍很謹慎,鄭芝龍其實更忐忑,他擔心俞咨皋進京后受到重用,自己再無受撫機會。
作為一個聰明人,鄭芝龍雖然很年輕——今年不過二十四歲。但是他的行為,卻稱得上老謀深算,完全不像個年輕人。
無論是想要接受招安,還是向福建沿海富戶收報水,都說明了他的遠見。就連朱由檢這個皇帝,都對他頗為忌憚。
和他相比,俞咨皋這個老將,已經(jīng)跟不上時代,被他耍得團團轉(zhuǎn)。
如果不是朱由檢把俞咨皋調(diào)進京城,此時兩人說不定已經(jīng)分出勝負。俞咨皋會被鄭芝龍逼走,被迫丟官去職。
但是俞咨皋突然被皇帝調(diào)走了,鄭芝龍的計策,頓時就用不上。甚至還因此變得不上不下,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辦:
原本他想要進攻中左所,把俞咨皋逼走,讓俞咨皋承擔責任,被朝廷給罷官。
但是俞咨皋現(xiàn)在被皇帝召進京,他現(xiàn)在就是打下中左所,也不是俞咨皋的責任。
想用這件事逼俞咨皋去職,是不可能的事情。
京城的新皇帝不可能唾面自干,因為這件事懲罰剛褒揚的武將。
說不定還會給俞咨皋船和兵,讓他回到福建挽回顏面。
對大明的律令很了解,鄭芝龍原本的計劃,就是分散福建兵力,然后進攻中左所、逼走俞咨皋。讓朝廷的官員彈劾,逼俞咨皋丟官罷職,利用朝廷的力量,解決這個大敵。
但是如今俞咨皋被皇帝一紙詔令召到京城,這個計策頓時就尷尬了:
俞咨皋不在福建,中左所即使丟失,也不是他的責任。說不定還會在皇帝支持下返回福建,繼續(xù)指揮作戰(zhàn)。
至于中左所和島上的廈門城,在有陸地貨物運來時很重要,能讓鄭芝龍獲得海貿(mào)利益。
但是鄭芝龍如果率領海盜奪取、被大明軍隊圍困后,那就是個不產(chǎn)糧的島嶼而已。
這樣一個海島,他們占據(jù)了有什么用?只能在上面被動挨打,沒有絲毫利益。
作為一個聰明人,鄭芝龍要的是福建的海貿(mào)利益,而非攻城略地。更何況他麾下的海盜雖有三萬多,精銳卻沒多少。在陸地上和明軍打幾仗就消耗完了,不可能堅持多久。
海盜損失多了,他這個海盜首領,還有可能被人取代。
所以,京城的朱由檢擔心他帶著海盜擾亂海疆,他卻更害怕引來朝廷注意,下決心剿滅自己。
可以說,朱由檢和鄭芝龍是麻桿打狼兩頭怕,都有招安的打算,卻又擔心對方不接受。